今天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,这个快要被日渐富裕的国人忘记的日子,正在提醒着全体国人: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,并且笼罩着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。而耐盐碱水稻(俗称海水稻)实验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与科研人员在试验田
这便是袁隆平院士晚年后最大的梦想和科研方向:盐碱地稻作改良。用耐盐碱水稻改良无法耕种的荒地。如果能多耕种2亿亩盐碱地,将多养活2亿国人。可以说,袁隆平院士的海水稻事业是关系子孙万代的伟大事业。
海水稻的研发过程无比艰辛。在袁隆平院士的亲身指导下,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历时4年时间,1162次田间实验,875组配组试验,仅得到93组可以用于盐碱地种植的水稻品系。由于严峻的耕地问题,海水稻研究近两年来引起媒体超高关注,中秋节前的开镰测产,海水稻材料理论测产最高亩产达620.95公斤的结果引起全国上下一片欢腾。
“620.95”这个数值,标志着海水稻研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在研发中心盐碱地示范种植耕地上,海水稻在科研人员的呵护下喜获丰收,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,仿佛在向大地倾诉。
袁隆平精神感染着每一代中国人。世界粮食日当天,百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共同见证着海水稻“首秀”大众餐桌:希望公众关注、并投入盐碱地改造,让普通人与海水稻“亲密接触”,甚至成为“拓荒人计划”的首批拓荒人,让袁隆平精神在广阔的大地上薪火相传。
海水稻不仅利国利民,也很满足口欲。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介绍说,海水稻外观和普通水稻看不出分别,但味道却比普通大米更香甜,因为种植基地无任何污染与残留,生长期也比普通水稻长。
而放眼未来,广泛推广海水稻技术,用现代科技农业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大米,变荒滩为米粮川,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。
发起人感慨的说,让上一代人不在挨饿,我们感谢袁隆平院士;让下一代人有更多耕地和粮食,我们支持袁隆平院士。于是他们选择在这个日子,用这种形式为袁隆平疯狂打CALL。